琵琶蝦及斑馬瀨尿蝦多含鎘 修例後料半數不合格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1/04 15:15

最後更新: 2018/01/04 15:46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港府去年就規管食物重金屬含量等法例提出修訂並完成公眾諮詢工作,計劃在今年內將有關規例提交立法會審議,當中90個修訂較現行最高准許濃度嚴格,6個較現行寬鬆,包括建議食米鎘含量標準放寬一倍、魚類的汞(以甲基汞計)最高含量收緊為每公斤0.5毫克等。

食安中心預料,修訂可於獲得立法會通過後一年先於新鮮食物中實施,隔年再推行於預先包裝食物,方便業界過渡。換言之,新鮮食物中的金屬含量新標準,最快明年年中生效。中心說,新建議或令金屬污染物不合格樣本數目上升,但佔檢測樣本總數的百分比不會有大差距。

不過,修訂標準後,現行只針對蟹肉、明蝦、蠔及小蝦的鎘含量最高准許濃度每公斤2毫克,將擴闊至其他甲殼類動物。食安中心留意到,新建議下,琵琶蝦﹑麵包蟹﹑斑馬瀨尿蝦的合格率會偏低,例如政府以新標準抽驗市面10個琵琶蝦樣本,有一半超標,而11個斑馬瀨尿蝦樣本中僅3個合格。中心會提醒海鮮業界進口這些海產的風險。

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煥忠早前接受TOPick查詢時表示,如持續長時間高濃度攝取鎘,或令腎臟受損、影響骨骼血液,不單影響腎功能、破壞骨骼或致生殖系統相關疾病,長遠更有前列腺癌及肝癌風險。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此外,當局建議放寬食米的最高鎘含量,定於每公斤0.2毫克,較現行法例穀類最高鎘含量的0.1毫克寬鬆。諮詢期間消委會及部分政黨憂慮放寬標準後會令市民面臨更大健康風險,而米業協會則表示支持。食安中心指,本港放寬標準後仍比食物法典委員會建議的標準嚴格,一般市民進食大米中鎘而令受影響的機會不大,足以保障市民,因此認為無強而有力的科學依據來維持現有精米中鎘的最高含量。

中心補充,過去數年檢測的400多個精米樣本中,有4個樣本的鎘含量超出本港現行標準,僅一個樣本超出每公斤0.2毫克。

政府又建議將魚類總汞含量上限每公斤0.5毫克,修訂為甲基汞含量上限為每公斤0.5毫克。食安中心指,雖然海鮮業界要求放寬相關最高含量,但考慮到甲基汞在婦女懷孕時對胎兒的健康或帶來潛在風險,中心繼續建議以甲基汞表示風最高含量,預期對魚類供應影響輕微。

【延伸閱讀】名牌米粉吃到傷腎致癌? 孔雀牌東莞米粉鎘含量超標6成